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说人生四大喜事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四件事。
说到金榜题名时,是从古至今读书人最想看到的结果,所以当三年一次科举看到自己榜上有名时,唐代文人孟郊写下了人生第一首快诗——《登科后》。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大致的意思就是:今天放榜,哥们我榜上有名,就是考中了,从今天起扬眉吐气了,以前那些困顿烦恼从今再也不足一提了,哥们我高兴呀,我要迎着风纵马奔驰,我精力充沛,看一天京城名花都不觉得累。
这首诗非常的脍炙人口,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学子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那种高兴,备受后人推崇,还衍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
说的孟郊这哥们,大家除了这首诗外,大致还会想到《游子吟》这首诗,谁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太有名了,确实孟郊有个好母亲,他才能写出这么有温度的诗。
孟郊,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出生于一个小吏家庭,没过多久,安史之乱爆发,他的日子是越过越清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孟郊十岁时,孟郊父亲染病去世了,一家的生活生存的重担全落在可怜的母亲身上,孟郊日子贫上加贫了。
这个时候孟郊母亲有好吃的给小孟郊吃,有好用的先给小孟郊用,一把屎一把尿把小孟郊成功拉扯成大孟郊。孟郊也是有心人,把母亲的辛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勤奋学习,立志要出人头地,来摆脱贫穷贫,让母亲过上幸福生活来报答母亲。
可是不知为何,在他三十至四十岁男人黄金年龄段的十年时间里,没去向科举发起进攻,反而独自在中原和江南游历。
贞元七年(791年),孟郊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往京应进士试,次年参加考试的孟郊不知是发挥失常还是功夫没到家,又或者是没有科举经验,反正就是落第了,这一年他42岁,这次落榜他写下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落第》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没考上的心情真的是非常郁闷呀,都说春天来了万物欣欣向荣?别跟我说,我看不到,我只看到叶子被霜打了似的,死气沉沉的。自己非常的痛苦,简直就有种万念俱灰,痛不欲生的感觉。
不过这次赴京也不是没好事,他碰到了韩愈。韩愈对这位年纪比自己大一轮都不止的大兄弟非常推崇,特别是喜欢孟郊的诗,经常点赞评论加转发,所以孟郊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
在一众好友的鼓励下,孟郊决定再战科举。贞元九年,孟郊再次应进士试,不料再下第。打击一次不够,还来第二次,孟郊这大兄弟真的非常难受,难受到他再次挥笔写下落榜后的日记。
《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自己都这把年纪了,两度赴京考试,两次考不上,我心里苦呀,睡又睡不好,睡一晚上醒来九次,做个梦都做不好,来不及梦到回家就醒了,只好泪流满面地面对长安花景,只是辜负这帝都春色与大好年华。
算了,不考了,回家吧。人就是这样,不管年纪多大,受了打击都会想起自己的母亲。
顶着落榜生加复读生招牌的孟郊,整日消极度日、不思进取的待在家里。但在伟大的母亲眼里,自己的儿女总是最优秀的,孟母亦是如此。即使孟郊放弃了,仍旧孟母在旁一直鼓励。
据史书记载,三年后,孟郊再次奉母命赴京科考。命运垂怜,这一次终于榜上有名,进士及第,这一年孟郊已经46岁。
放榜之日,他喜不自胜,他欣喜若狂,他手舞足蹈,他高兴得不能再高兴……他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他考上了,所以他就写下了那首让人一看就喜欢,一高兴就用上的著名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里也祝愿朋友们每天都能春风得意,心想事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