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秘高士奇六十五岁被赐金还乡,虽然岁数很大了,但身体将养的很不错。
闲暇起来,忽然想到要去游历。就从绍兴余姚老家出门,转来转去来到了扬州府,不料就把身上携带银钱花的干干净净。
本来呢,高士奇在朝为官四十年,做宰相也做了二十年,门生故吏遍天下。随便到哪个门子,一亮招牌,地方官高接远迎自不待言,八抬大轿送还家乡亦不在话下。
可老高就办了件奇事
高士奇找来找去,见有家本地盐商给三儿子聘私塾先生。明清扬州盐商,那是横吃政商两界,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煤老板加房地产商。高士奇欣然应聘,以高的能耐,康熙大帝都能伺候的妥妥的,一个私塾先生自然顺利到手。
这家盐商三个儿子,两个大的早已成家支撑起一片门面。小的还小,盐商请了高士奇,不过是让儿子认得几个字,能看懂账本,所以也没怎么把他当回事。
转眼到了中秋节赏月。盐商大发请帖,请了当地县令,县丞,还有各个盐号掌柜的,扬州有名的縉绅,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林林总总摆了几十桌筵席。上上下下足有二百多人,一来贺寿,二来也在席间讲说生意。偏偏疏忽了,忘记下帖子请儿子的老师。高士奇也不在意。
盐商小儿子却是气不过,跑去了私塾,把事一五一十给高士奇说了。高士奇玩心大起,说:“既如此,我陪你闯席去,咱们和他们逗乐子玩儿。”
于是师生二人直奔筵席来。那盐商见了老师,自觉失礼,也不好意思。当时正在安座,首位还在谦让中,也就虚招呼一声,说“首位给您留着呢!您教小儿半年,也不容易,又是斯文中人,就请上座!”
这盐商原以为他不好意思,要谦让一番,谁知高士奇毫不谦让,一屁股就坐下去了,泰然自若用桌布擦擦手,端茶就喝。
此时,高朋满座。仅是上席就有两个举人出身的现任官,府里当过师爷的縉绅,其余也是财雄一方手眼极大的富豪。见一个干瘦的穷教书先生坐了首位,人人就跟吃了苍蝇般腻味,擦眼睛揉鼻子打哈欠干咳嗽的,什么怪像都有。主人更是早已变色,一肚子无名火,干笑着请众人入席喝酒。高士奇举起杯子,头一个喝了。
众人起先碍着面子,不好说什么,只是侧目而视。见高士奇毫不觉得惭愧,将众人视若无物,更加火气上涌。酒过三巡,酒劲上涌,一个盐商忍耐不住,问高士奇:“老先生,您这辈子坐过几次上席首位呀?”
“五次。”高士奇放下杯筷,说,“姐姐出嫁,我代父亲,送她到姐夫家。设席相待,我坐了首座首席。”
席上人人大笑。有人逗乐说:“那算是找老丈人,这首席当之无愧。”
“十三岁进学,十六岁入乡闱举试,得中头名解元。”高士奇笑嘻嘻说,“南京贡院设鹿鸣筵,我坐首席首位。”此话一出,所有人愣在坐上,一时间鸦雀无声。
满座宾客静听高士奇说:“二十六岁独身闯京师,在名相明珠府上为西席教师,受康熙爷知遇之恩,荐为博学鸿儒科,取在一等额外之名,朝廷于文渊阁设筵,天子亲自相陪,太子执壶劝酒,不才忝在首席首位,这是第三次。”
高士奇不紧不慢,举起三个指头,侃侃而谈:“次后为相二十年,又主持编纂明史,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六十五岁荣归故里。赐金还山之日,天子率百官于体仁阁设筵饯行。这一席仍是我首座首席,这是第四次。”
高士奇笑吟吟站起身来,说:“这是第五次,可以休矣!”说罢抽身便走。
此时席上人人面色如土,人人呆若木鸡。
(取材自二月河《乾隆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