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豆瓣评分8.2,是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之一,提倡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观察,通过孩子的特性来唤醒孩子的学习热情激发其潜能,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蒙台梭利认为:
当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需要各种玩具及为玩具娃娃准备的东西,更需要一个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环境。
当孩子出生后,我们会给他准备好婴儿床、小衣服、浴盆、玩具、奶瓶……,尽可能让他生活在舒适的环境,希望他们可以健康成长。其实孩子心理的发展同样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环境。
心理胚胎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种内在能量在启动新生儿原本能够自主的身体。
孩子从出生后什么都做不了,到慢慢地学会翻身、坐立,开始说话、走路,都是内心的巨大力量在引导他们学习和成长的,这就是心理胚胎的发育,也就是心智的成长。
我们可以把心智的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0~3岁,成人无法介入也无法影响。比如孩子可以在身边千万种声音选择人的声音来模仿,这是他吸收语言的方式,构成了孩子心理人格的一部分。
3~6岁,需要以某种特别方式介入和影响的。这个阶段的孩子能说会跳,并且具有了可以进入学校学习的能力。
孩子的心理仿佛包裹着很多的敏感点,每个敏感点都能促进心智在这一时期的快速成长,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敏感期。我们需要抓住他们的敏感期,为他们提供不会阻碍它发展的环境,促进他们心理的快速成长。
意志力的环境
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因为婴儿越是能自由的发展,他就越能形成更为协调的身体比例,越能造就更为健全的技能。
意志体现在采取行动和抑制行为上。孩子的大声的讲话,用力的奔跑,从事着各种各样有意思的活动,都是在意志控制下的行为,孩子的意志力越强就越有活力。
端着杯子时尽量保持平衡,不让水洒出来;等着妈妈把零食递给自己,而不是过去抢;走路时尽量不撞到别人等等,这是意志力控制的抑制行为。
我们需要提供给孩子可以平衡这两种力量,并将其融为一体并形成习惯的环境。
1、可以随意触摸的环境
孩子想触摸每一件东西,而不是只有你给他的东西。沙子会弄脏手、水会弄湿衣服,但这些都是真实的东西,是他希望去触摸去感受的东西。尽最大可能的让他摸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丢给他们一堆玩具,让他们生活在虚假的物品之中。
2、可以肆意奔跑的环境
孩子的平衡感是在不断走路、摔倒中找到的,给他一个宽阔安全的环境,让他自由地跑、跳、转弯。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控制身体,学会行动自如,也学会小心谨慎。
3、可以接触到自然的田园环境
土地、小草、鲜花、一些小型工具和一群小伙伴,让他们体验真实、丰富的的田园生活。让他们自由玩耍、享受自己探索、操作的快乐。
4、可以自己生活的环境
自己的小脸盆、小桌子、小椅子、小柜子、小毛巾、小梳子等等,可以自己梳头、自己洗脸、自己穿衣、自己扫地,凭借自己的双手达到某种智力水平后,就可以让自己有一个自主、积极、舒适的生活。
5、不被轻易干扰的环境
注意力只会被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所吸引,比如画家会被丰富的色彩吸引,音乐家会被美妙的声音吸引。而正是这些引起我们的兴趣才能唤起我们内在活力。
当孩子重复的玩一件物品,达到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时,他的注意力就是在高度集中。这看似简单的行为源于一种内在的潜意识,是心理构建的基础。这时的他们不应该被打扰。
智力的环境
智力及其独特的逻辑思维和辨别能力足以区分和抽象出事物的重要特征。智力正是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建立起了自己的内部结构。
1、可以吸收感官材料的环境
智力可以帮我们明辨是非、区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认清事物的本质。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混乱,那么他的智力也是停滞的。
孩子的思想是混乱的,如同一个混乱的图书馆,虽然收藏了大量的书籍,却没有分门别类的摆放整齐。我们需要通过感官训练帮孩子学会区分和分类。
为孩子提供大量可以描述属性的感官材料,比如形状、大小、颜色、声音等,重点是属性而不是物体本身。通过对大量不同物体的比较,抽离出其共有的属性,并进一步区分属性中量的差异。比如颜色的由深到浅,形状的由大到小,声音的由强到弱等等。
儿童通过自己的方式将所感知到的事物变成了有序的知识成为洞察力的基础。
2、可以自己选择的环境
智力将通过感官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再进一步推理,形成自己对外部世界独特的看法。选择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
孩子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父母依据自己的喜好要求孩子如何穿衣、吃饭、玩耍,孩子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只能选择顺从,这会使他们失去活力、失去思考的欲望。
给孩子更多选择权,成人克制自己住想要帮助孩子知道孩子的冲动,多多观察,给孩子锻炼能力的机会和环境。
结语
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是需要我们提供给他们一个适合的成长的环境。一个人的内在生活发展的越正常,他就越能成为一个有个性之人,就越能培育出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