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作诗写文章的时候非常喜欢用典故,用典故即显示了自己的博学,又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但却给我们现代读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所以我准备写一个专题,专门介绍历史典故,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今天我们先说一个弦高犒师的历史典故。
弦高,是一个古人的名字。犒,犒劳,慰问的意思。师,是军队的意思。所以这个典故的意思就是一个叫弦高的人去犒劳一个军队。只看字面意思,我们根本不知道这到底要说明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话说有一天弦高赶着一群牛准备到洛阳去卖掉赚点钱养家糊口。走到了一个叫滑国的地方正好遇到了秦国的军队。弦高一打听,不得了,这只部队正是要去偷袭郑国。而弦高就是郑国人。作为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肯定不能置之不理啊。于是弦高就是马上派人回去报告情况。又一想就是国王知道了消息也来不及准备了,秦国军队马上就要到了。弦高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弦高就赶着牛去见秦军将领了。
见到秦军的将军,弦高说:“我是郑国国君派来的特使。我们的国君听说将军要到郑国来,特派我送上一份薄礼,以犒劳远道而来的贵军将士,略表郑国国君的心意。”接着,他献上了4张熟牛皮和12头肥牛。这个将军本来是要去偷袭郑国,现在郑国使臣来犒军,偷袭是不可能了。于是他故作镇定,收下了弦高送来的礼物,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感谢郑国国君送来的礼物。”
弦高走后,秦军将领商量:“郑国有了准备,我们还是回国吧。”于是,他们顺路灭掉滑国,回秦国去了。
郑国因为弦高的大智大勇避免了一场灾难,郑穆公以高官厚禄赏赐弦高,弦高坚决不接受婉言谢绝:“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
弦高作为一个商人,看到祖国面临危难,能够挺身而出,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敌人周旋,一面从精神上给敌人当头棒喝,一面火速报信,表现了他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凭借这些他足以名垂青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