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创作背景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意境壮美,气势磅礴,作者胸襟豪迈词。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创作背景:
1936年初,毛泽东率领部队来到清涧县,入驻袁家沟,他在元宵节的那天,看到了一场百年罕见的大雪。
毛泽东欣赏了这一场大雪后,把自己亲眼看到的北国风光有感而发,写下了《沁园春•雪》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每读一次,都为毛泽东的豪语壮语而折服。
当时《沁园春•雪》这首词登报后,震惊所有人,轰动全城。连蒋介石看后,都惊得连报纸都掉到了地上。
02 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分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北国的风光,画面感扑面而来。
就算没有亲自在现场,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句描写我国荡气回肠的大好山河,是如此的壮丽。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被白雪覆盖凸凹起伏的山峦比喻为像蛇一样在舞动和驰骋,还试图和天公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句运用拟人句,把北国的风光无限写得如此的生动有趣和形象。
要想看到灿烂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时,需要等到晴天的时候才更好看。
细品着这首词,上半部分写的是北国的风光和雪景,从毛泽东的用词和意境中感受到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
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抒发了毛泽东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毛泽东一向胸襟豪迈,他写的这首词的语言也是非常豪放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再细品这首词的下半部分,毛泽东运用议论和抒情的手法。
他真情流露,敢作敢当,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
还发出自己的豪言壮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通看全篇,笔墨风趣,意境生动,豪情万丈,是一篇非常鼓舞人心、值得赏读的佳作。
03 作者生平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的家庭。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直到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经过他努力为祖国的和平事业而奋斗,最后毛泽东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
英雄莫问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领导人毛泽东,是一个从大山里,勇敢走出来农民家庭的孩子。
他敢于接受新思想新事业,敢于与敌人斗智斗勇。正如他所说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知道,不管前辈有多么大的丰功伟绩,都已成为过去。要想改变社会的现状,还得需要当今社会人努力去创造。
他有一种不念过去,不惧将来的气概。人要有理想和信念,也要敢于挑战。为社会、为我们的国家而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