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做到的三点。其根本宗旨是对自己德行的坚守。富贵时、贫穷时、面对武力威胁时都能够坚持自己的德行与操守,守住自己的初心与志向,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这个标准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尤其是“贫贱不能移”。富贵时面对诱惑只需要克制自己,贫贱时却往往面对的是能否活下去,因此古人有“仓廪实而后知礼义”的说法。对于普通人而言,生存是第一需求。对于国家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规律,是基于人之有肉身而不能避免的天然需求而产生的。面对自己的德行与操守,有时甚至需要我们突破对生存的需求,突破求生欲去保全,这也正是君子的难能与可贵之处。
多少堂堂正正的读书人,到了落魄穷困的境地都难免折节,为五斗米而折腰。即便是帝王,贫贱流浪时也难免会沦为偷盗欺骗者。
我们的生命,需要承受多少的苟且,才能维护表面的风光呢。而那些贫贱不移者,即便落魄,也远比我们高贵。他们闪光的灵魂,足以亮瞎苟且者的眼睛。
对于普通的你我,虽未必是大丈夫,也应当坚守基本的操守与底线,孔子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我们虽然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底线有良心,也勉强能算作贫贱不移吧。